
	
	
	上册 1
导论——伊懋可(Mark Elvin)	1
比较的观点	39
由世界透视中国环境史——约翰·麦克尼尔(John R.McNeill)	39
在亚洲比较观点下的中国环境史——罗兹·墨菲(Rhoads Murphey)	67
对自然环境的诠释	113
人类对喜马拉雅山内侧和西藏的植被与地貌之影响——贺子诺(Wolfgang Holzner)柯蕾苞(Monika Kriechbaum)	113
云南省村民的环境史观点——孟泽思(Nicholas K.Menzies)	175
土、米、水:以「读景」的论述作为泰国南部沙庭拍的历史文献——思  鉴(Janice Stargardt)	209
人类的聚落	271
环境与水利之相互关系:由唐至清的杭州湾南岸地区——斯波义信	271
汉人拓垦与聚落之形成:台湾环境变迁之起始——刘翠溶	295
边疆地区	349
丘陵与低地:清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与生态互动——安·奧思本(Anne Osborne)	349
清代中国边疆地区的人口与生态——费每尔(Eduard Vermeer)	387
水文与水利	435
清流对浊流:帝制後期陕西省的郑白渠灌溉系统——魏丕信(Pierre-?tienne Will)	435
遥相感应:西元一千年以後黄河对杭州湾的影响——伊懋可、苏宁浒	507
下册	579
气候	579
南方「向来无雪」:帝制後期中国南方的气候与收成(1650-1850)——马立博(Robert B.Marks)	579
气候因素对台湾农业生产的影响,1921年至1991年——刘锦添、郭秋云	633
疾病	673
中国历史上的鼠疫——费克光(Carney T.Fisher)	673
霍乱在中国(1820-1930):传染病国际化的一面——程恺礼(Kerrie MacPherson)	747
近代中国的环境和结核病——张宜霞、伊懋可	797
环境的形象-官方的心态	829
黄淮水系新论与1128年的水患——蓝克利(Christian Lamouroux)	829
十八世纪中国官方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与政府的角色——邓海伦(Helen Dunstan)	877
环境的形象-文学的和通俗的感受	917
生态主义与道德主义:明清小说中的自然观——桑保罗(Paolo Santangelo)	917
水道、爱情、劳动:性别化环境的各种面向——安东篱(Antonia Finnane)	971
环境与近代经济发展-台湾和日本	1017
台湾的非拓垦性伐林(约1600-1976)——陈国栋	1017
水力发电与经济发展-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的经济、社会与生态效果——董安琪	1063
台湾化学肥料使用量影响因素之探讨—民国四十二年至八十一年——陆云	1117
 日本工业化初期的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——泰莎·莫里斯-铃木(Tessa Morris-Suzuki) 1159
 
 
 